用水常識
聯系我們
供水服務熱線:
0534-2122110
專家解析自來水電解渾濁的面紗
作者: 發布于:2019-1-10 16:03:21 點擊量: 來源:
專家解析自來水電解渾濁的面紗
最近,不少居民區常有純凈水和凈水器推銷商,現場為市民做所謂的電解水實驗。實驗過后,原本清澈的自來水瞬間變得渾濁不堪,不斷有氣泡冒出,并生成紅棕色或灰綠色的絮狀物,以證明自來水對人體有害,并聲稱:“使用推銷的產品可以保證飲水安全”。希望大家不要上當受騙,無非是無良商販要推銷他們的凈水設備。
推銷商電解水實驗的電解器主要由四個電極棒構成,兩根鐵棒為陽極,兩根鋁棒為陰極,鐵棒和鋁棒分別接上電源的正極和負極,放入水中,由于水的成分、導電性能不一樣,產生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自來水,含有人體必須的鉀鈉鈣鎂離子,導電性好。正極的鐵在導電的情況下快速發生氧化反應,鐵棒上的鐵就轉化成二價亞鐵離子,又進一步被氧化成三價鐵離子,鐵離子與自來水中還有的各種陰離子例如氯離子、硫酸根離子、氫氧根離子等結合成各種鐵化合物,就呈現出了紅棕色或是棕色的絮狀沉淀,如氯化亞鐵和硫酸亞鐵是綠色,氫氧化鐵、氯化鐵和硫酸鐵則是紅棕色。鋁在負極則不參加反應,但水中的氫離子在負極得到電子生成氫氣,因此會發現在鋁棒上有大量氣泡產生。所以,杯中水變色,水面有懸浮物,主要是由放進水中的電極棒發生化學反應所致。
純凈水,去除了水中的離子,電解質非常少或者不存在,水的導電性差。鐵棒的電解反應比自來水慢很多,只有少量的鐵被氧化,水中能引起顏色變化和出現懸浮物的鐵離子就少,所以,呈現的結果是純水只微微變黃,表面看比自來水純凈很多,其實不然。
為說明這一點,我們可再做以下實驗:
一是用礦泉水做電解實驗。結果“懸浮物”比自來水還多,原因是礦泉水中的微量元素高于自來水。
二是在那杯電解的“純水”中放幾粒食用鹽。結果和電解的自來水現象相似,原來放入的鹽提高了純水的電導性?梢,所謂的水電解實驗,只是電解器的陽極金屬在電解作用下于導電溶液中發生的電腐蝕現象,其反映的只是水樣的電導率的大小,而電導率并不能作為判別水質好壞的依據,只能用以鑒別是否為純水。
通過專家解析,我們可清楚了解水電解實驗原理。希望廣大市民多掌握一些飲用水科學知識,對社會上一些惡意推銷手段有識別能力,更好地保護自身健康。